学校连年被碑林区教育局命名为“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异学校”、“为高校输送人才(重点学校)成绩突出学校”。近几年,交大附中高考线率达到100%,上线率及生均成绩列碑林区第二。自1998年开始,该校每隔一至二年高考就出状元。2004年,工作受西安交通大学委托,为交大创办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教改试点班”(采取“2+2+4中学—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培养,试点班学生具有西安交大、交大附中双重学籍。
交大附中学生学科竞赛成绩非常突出。在高中五大学科竞赛中,学校整体成绩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陕西赛区)中,获奖人数多,名次前,参加全国决赛的陕西队中都有工作学生。在科技活动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国、省、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在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
1908年,中院改为普通中学,也称附属中学,以其学子水平出众而闻名当时。此后学校虽几经变迁,但优良的传统已继承下来。1956 年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西安。1956 年,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西安。195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成立,1971年,这所学校由西安市政府管理,更名为西安市八十三中。1981年,为继承历史,西安交大附中恢复重建。1991年,西安交大附中被市教委命名为市重点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成绩突出,特色鲜明。
1999年,在西安市教育督导中被评为“西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受到市政府的表彰。2003年10月,交大附中成为西安市唯一一所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授予“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称号的高中学校。
从2004年秋季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交大附中联合招收的“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改试点班(少年班)”(简称“直通班”)正式开学,这是西安交大附中与重点大学共同尝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试验、培养超常人才迈出新的一步。
这次招收的“直通班”,既有别于早些年高校招收的“少年班”模式,也不同于这些年不少地区高校试办的从高三年级中选拔学生的“直通车”模式。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交大附中联合招收的“直通班”在招生和教学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制总共八年,实行“2+2+4”模式,即录取的应届初三学生入学后,先在西安交大附中进行高中两年的预科学习,若高中毕业测试合格就能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并且不用参加高考即可直接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就学。在大学先进行两年的通识教育,后进行四年专业教育,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硕士文凭。通过这样的学制改革,既可让学生在高中预科的两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使优秀学生到硕士毕业时在总学习阶段缩短两年时间,并且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二是采用双重学籍,学生一经录取即具有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学籍,又具有西安交大附中的高中生学籍;三是将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重大改革:进行高中、大学课程教学贯通的试验,即在高中预科的两年教学中,除按高中课程标准安排课程外,还将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开设的课程科目和课时进行调整,并在一些主要学科聘请大学教授任课,对一些学科的教材也将进行改编试验。
☆直通班预科总体培养目标
在高中两年时间内完成高中阶段所设的全部课程和部分大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掌握高中各学科和部分大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自主学习、综合解决问题和初步研究的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思想要求上进,基础扎实、能力较强,能适应大学学习、素质较高的高中毕业生。
☆直通班预科教学计划(摘要)
教学培养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培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五科基本按照教材实施教学,
但进度和内容深度上作调整;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形式;加强计算机、艺术、体育和心理
课时安排:每天安排8节课,其中6节安排正课,另2节安排选修课和学
生活动;每周授课6天(周日休息)。晚自习安排在大学部。
课堂教学:打破原教材中章节的制约,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进度、教学内容
的详略、知识的加深加宽;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活动课、研讨课
的形式,增加课外知识的补充,增加学生实验动手机会、增加学
生探究实验活动
☆直通班预科学生管理制度(摘要)
学校对直通班学生在西安交大附中进行两年的预科学习期间作了总体的安排,制定了学籍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和奖励与处罚制度。
“直通班”的教学试验将使西安交大附中在高中课程改革方面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工作将在培养目标、高中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教材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实践证明,交大附中具备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要的教育环境与氛围,能够使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得到有机整合。我们相信经过努力,交大附中在“直通班”这一重大的教改中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思源青少年篮球学校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思源青少年篮球学校暨陕西省青少年思篮球训练中心(简称篮球学校)是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批准的一所全日制学校。学校设在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馆名的交大"思源学生活动中心"。该馆先后作"第四届全国城运会篮球赛"、"第二届全国科协大会"(主会场)、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直播等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是西安交大、西安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标志性活动场地。
篮球学校由省市重点学校——交大附中、附小和西安交大思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篮球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篮球后备人才。办学目的是:为我省及全国高等院校、篮球俱乐部输送优秀后备人才,把训练中心办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少年 篮球训练基地,扩大我省及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的影响。
篮球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和学籍管理由西安交大附中、附小承担, 篮球学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训练中心每位学员的文化课水平编入交大附中、附小相应年级学习,并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序列,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发放交大附中、附小毕业证书,对优秀学生将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学习机会。
学生的训练聘请具有高级教练职称和丰富经验的专职教练员担任训练任务,学生训练、比赛和生活主要在思源物业公司所管理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馆内。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篮球学校将长期聘请国内著名专家担任篮球技术顾问,并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教学、训练讲座,以加快学员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源物业公司为学生提供器材、经费等方面的保证。
英语教改班
交大附中英语教改班的办学宗旨是:推进交大附中的教学改革,有机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特长。英语教改班在严格按照全日制高中教学大纲安排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学术英语课程(EAP),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国内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而且部分选择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可以顺利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
英语教改班根据“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成才”的方针制定了两层目标,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能走上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基本目标是力争使学生三年后顺利毕业,大部分毕业生通过国内高考被国内高校录取,部分出国深造;
2、高级目标是在高中第五学期结束时部分同学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并获得证书,或者取得雅思考试5分的成绩。
教改班利用交大与国外大学的广泛联系将部分有留学志愿的学生推荐给国外知名大学,并可为部分学生申请奖助学金。
教改班的教学特征是:
1、强化综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均衡培养。
2、遵循市教育局“教改班要严格按照全日制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开足、开齐课程”的批示,确定将教改班英语课程分成两大块。A.教改班的全部课程和基它平行班课程保持一致;B.教改班增设学术英语课程,一周6学时,聘任专职教师任教,包括外籍专家和出国留学后学成归来的中青年学者,他们都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
交大附中艺术团简介
交大附中艺术团于1996年建团以来,始终坚持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了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教育队伍,从最初的40人左右,发展到今天200余人的队伍,包括管弦乐队、舞蹈队、合唱团、小声乐队、古筝队、民乐队及摇滚乐队。从1995年起,每年都在碑林区教委举办的艺术节文艺汇演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02年1月工作荣获“陕西省艺术特色学校”称号之后,工作艺术团再接再厉,在2004年5月《碑林区教育局第十六届艺术月》中,荣获舞蹈比赛特等奖、同年同月荣获《西安市教育局文艺展演》一等奖; 2005年5月在《碑林区中小学第十届艺术月活动大合唱比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特等奖。 工作艺术团经常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文艺表演活动,还多次亮相于陕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对该校艺术团予以报导。我团成员曾赴香港、日本、芬兰参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校艺术团不仅是文艺汇演的主力军,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艺术摇篮。该校艺术团培养出舞蹈尖子崔晓、赵晔,杨琴演奏者鞠瑶赴波兰演出、演唱水平直逼“董文华”的歌手张闻、情真意切的古筝演奏者王颖喆、如痴如醉的琵琶演员杨明珍、“快乐小号”孙鹏飞、十级手风琴李琦、大提琴一把手袁博等优秀团员。该校学生林雪、刘入铭、张闻、张洋子等优秀艺术团团员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广等名牌大学所录.
1996年5月: 碑林区教委第九届艺术周歌伴舞一等奖
1996年10月: 碑林区中学生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1997年5月: 碑林区教委第十届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西安市教委中小学生文艺调演优秀节目:
舞蹈《我爱你,中国》
独舞《蒙古人》
1998年5月: 碑林区中学生第十一届艺术月文艺会演中,
歌伴舞《春天的故事》获一等奖
器乐合奏一等奖
市教委“风乐杯”歌伴舞《春天的故事》获创作节目奖
1998年9月: 教育部、文化局、影视局、共青团中央中小学生
文艺汇演合唱三等奖
1998年10月:陕西省教育系统文艺晚会优秀节目奖
1999年5月: 碑林区教委第十二届艺术月合唱比赛一等奖
大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获碑林区合唱一等奖第一名
1999年6月3日刊陕西日报宣传报道“西安交大附中特色办学写真”
舞蹈《辣妹子》被省报刊登演出剧照
1999年陕西电视台“精彩99”栏目中:
该校学生的独舞《春韵》获一等奖;
该校学生的独舞《五哥放养》获一等奖;
该校学生的琵琶独奏《十面埋伏》获一等奖;
2000年“柏斯杯”碑林器乐、舞蹈大赛中:
该校学生的唢呐、芦笙重奏获一等奖;
该校学生的中阮《丝路驼铃》获三等奖;
该校学生的黑管独奏《幻想曲》获三等奖;
2000年5月: 碑林区教委第十三届艺术月大合唱比赛一等奖
舞蹈《盼望我们早成才》获省级大赛二等奖;
舞蹈《月牙五更天》获省级大赛三等奖;
舞蹈《月牙五更天》获省“十佳新人”第五名;
大合唱《山童》获碑林区歌咏比赛一等奖; 碑林区中小学第十三届艺术月大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
碑林区“柏斯杯” 器乐、舞蹈大赛或组织优秀奖;
2000年5月: 交通大学“科技园杯”艺术大赛中,
该校学生的器乐重奏获交大“才艺之星”荣誉称号;
2000年6月: 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陕西省首届舞蹈大赛二等奖
2001年2月: 区教委“柏斯杯”中小学器乐歌舞赛优秀辅导、组织奖
2001年4月9日,陕西新闻报道、该校与师大“九五”课题成果
2001年5月: 碑林区中小学第十四届艺术月文艺节目汇演中,
该校舞蹈《青藏高原》获特等奖,独唱获一等奖
2002年1月: 荣获陕西省艺术特色学校
2002年5月: 全国少儿声乐、器乐、舞蹈比赛优秀组织奖
碑林区教委第十五届艺术月合唱比赛一等奖
2002年10月: 陕西省文化厅、教育厅、舞协举办的第三届舞蹈大赛中,
舞蹈《石榴花开》获业余少年组二等奖
2002年10月:陕西省“公关杯”舞蹈大赛优秀组织奖
2004年5月: 碑林区教育局第十六届艺术月舞蹈比赛特等奖
2004年5月: 西安市教育局文艺展演一等奖
2005年5月:该校合唱团在《碑林区中小学第十届艺术月活动大合唱比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