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随着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几易其名:马列主义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学院;其职能也由原来承担全校思想品德修养课和政治理论课发展为既承担“两课教学”同时又开设四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点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院系。
人文学院现设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文学与传播系、法学系三个系和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拥有模拟法庭、学术情报阅览室、图书资料室,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硕士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四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人文学院现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校级一类课群1个、精品课2个、3个重点课群、正在完成校级精品课2个;公开发表文章263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公开出版各类教材和专著10本;校课堂教学明星等此类荣誉称号获得者8名;获省部级纵向课题8项、横向课题61项,项目总经费达123万元、其中2005年完成科研经费就达63.7万元;有1人次获西安市第三届“十大优秀律师”称号、2人次获西安市优秀民事代理律师称号,我们老师对西安临潼“错抓事件”及“孟晓霞案”的关注和评论被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新浪网多家媒体报道;并形成“女性文学”、“现当代文学”、“经济伦理学”、“民商法学”、“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担任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和著名评论家李国平先生等知名人士加盟以后,使得人文学院更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近几年来,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面向一线、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着重从启迪学生敏捷的思维、能言善辩的口才、扎实的写作能力入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在各类刊物上共发表文章10余篇,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2人次、获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5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3等奖6人;在校研究生公开发表文章130余篇。
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交叉为突破点,用科研来支撑,完善学科梯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突出本科专业特色、提高硕士专业办学质量。充分利用“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这个平台,以三秦作家群的作品进行批评和评论作为切入点,力争在3—5年内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和陕西省委党校、省社科院达到资源共享,锻造我们的队伍、提高我们的质量,不辱人文学院的历史使命。学院正在书写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专业介绍:
对外汉语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学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新开设的专业,经过初步探索,学科建设取得一定发展,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形成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文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一定的应用性活动的基本训练,以具备对外汉语领域中的语言运用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教师23人(部分教师与汉语言文学共享),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和外语基础,对语言学、文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有较全面了解,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专门人才。
主要特色:
(1)注重学生语言基础和英语水平,在课程安排上突出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外交礼仪、外事活动策划等能力;
(3)一专多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口语翻译、英语讲解导游等技能。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美学、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书法、写作、文献学和语文学科教学论
就业方向:
在国内外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编辑等工作。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98年开始招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已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学科体系,形成注重德行修养、强调一专多能、突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具有相应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本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含校外兼职),副教授10人。依托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专业已探索出具有西安工大特色的文学教学和科研模式,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中文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文学、新闻、文秘、管理等基本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好的沟通能力,能胜任文化宣传、新闻出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文员秘书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特色: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夯实学生的文学基础;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一专多能,在文学基础上,培养学生在新闻采编、报纸编辑、广告策划及秘书实务方面的技能;
(4)依托三个“基地”,突出西工特色文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研究的深度和延展性。
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马列文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陕西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路遥研究、陈忠实研究、贾平凹研究、关中民俗美学、陕西戏曲研究、陕西民间艺术研究等。
就业方向:
在新闻、出版、文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及采编、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及秘书、管理等工作。
专业介绍
广告学专业隶属于人文学院文化传播系,于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是西部二本院校中开办该专业较早的单位。广告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共29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专业实验室2个,供专业使用的教学设备115台/件,图书资料3万册。已经累计培养学生400余人,其中毕业生212人,就业率良好,并有多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教学成果
广告学专业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干课程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届西安工业大学广告文化节暨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师生好评,2009年,“广告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研究”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第一至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0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社会调研大赛”、“中国策”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08/09年金铅笔奖广告创意大赛、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10年第9届时报金犊奖等多类全国大赛,共获得各类奖项100余项。
科研成果
广告学专业教师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获校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3项,横向课题6项。
社会影响
本专业师生积极与行业、社会进行紧密的互动联系。2002年以来,专业教师保持与学术界的密切联系,紧跟学术前沿,参加由中国教育部和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主办的“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广告教育学会年会,并经常邀请学界专家和业界精英举办学术报告。2008年5月由专业学生成立的“广告传播协会”参加了陕西省高校优秀社团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专业简介:
法律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系法学专业教研室,2003年设立法律系,现有专业课教师15名,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另聘有多名兼职教师。多位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金博教授获得“西安市十佳律师”“陕西省优秀律师”称号等诸多殊荣,傅晓松老师获得“西安市优秀代理律师”称号。
专业发展:
我校于1995年开设经济法专科专业,该专业连续招收五届学生,为我们法学本科办学积累了大量教学的经验。2000年陕西省教委批准我校开设法学本科专业,从2000年起招收第一届法学本科专业学生;2003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法学本科专业(当时法学专业为教育部控制专业),现在法学专业在校学生有300多人。
法律系现拥有模拟法庭一个,专业图书两千余册,专业期刊三十余种,法律音像资料若干。法律系与陕西省多家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共同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专业特色:
我校法学专业以民商法专业为方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以学生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考上知名院校法学专业研究生作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公检法单位、律师事务所以及大型企业从事法律工作或继续研究深造创造条件。
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对学生优良学风的塑造,引导学生对各类问题的思考,培养专业兴趣,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在西安市多所学校和社区以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法制宣传,被陕西省多家电视台、报纸和电台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我系平均每年至少有三名大三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2009年有五名大三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期中有两人同年考取了法学研究生;平均每年向国内知名高校输送法学研究生6名。
科研:
本专业教师积极与政府决策部门及企业进行纵、横向项目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法律系先后承担多项法律课题,其中包括和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共同承担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西部地区专利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法律课题;教师参与编写法学教材9部,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一百余篇;此外,法律系为数十家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解决途径。
中文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2人,其中有博士后经历者2人。汉语言文学是校级精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学术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依托“陈忠实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两大基地,中国文学研究在省内外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并形成了以现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为龙头,以文艺美学、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献学为侧翼的特色显明的专业格局。对外汉语是新开设的专业,近几年通过引进专业优秀人才补充师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已摸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中文系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完成横向项目35项,在《文学评论》、《小说评论》、《文史哲》、《戏曲研究》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文化与传播系现有广告学一个专业,专任教师共29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专业实验室2个,供专业使用的教学设备115台/件,图书资料3万册。已经累计培养学生400余人,其中毕业生212人,就业率良好,并有多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文化与传播系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干课程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届西安工业大学广告文化节暨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师生好评,2009年,“广告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研究”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第一至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0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社会调研大赛”、“中国策”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08/09年金铅笔奖广告创意大赛、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10年第9届时报金犊奖等多类全国大赛,共获得各类奖项100余项。
文化与传播系教师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获校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3项,横向课题6项。
在这续的本科,成人的...班主任还行~ 老师也还行~ 就是考试的时候太不人性化了...老师也是有病,平时管的不严吧 一到考试就和我们较劲 这不是和自己的升学率过不去嘛...唉... 没辙没辙的! 还好眼瞅着就要毕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