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学院所属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200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名牌专业称号;2007年10月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获优秀;2008年3月被评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10月“英语写作”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的“英语精读”、“英语翻译”、“英国文学”、“英语视听说”等系列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英语写作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教学与研究机构健全,设有基础英语(Ⅰ、Ⅱ)、高级英语、视听说、写作、翻译、英美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等9个教研室;还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和写作辅导中心。
学院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理念,广泛开展与国(境)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71%的教师曾在国外进修、攻读学位或工作过。学院先后与美国杨伯翰大学、鲍林格林州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洪堡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等国(境)外2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与美国罗文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通过“3+1” 等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同时选送优秀本科生出国(境)攻读硕士学位。
英文学院追求“止于至善”的治学境界,形成了严谨求实、博学创新的教风学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英语教育管理经验;锐意进取,积极:
探索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突破口,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根本任务,为实现学校“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院长:姜亚军
党支部书记:康丰
科研副院长:南建翀
教学副院长:李芳军
党支部副书记:郭建平
引
著作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世界英语变体的元学科研究 | 姜亚军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8.12 |
比较诗学语境中的梁实秋诗学思想研究 | 南健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8.12 |
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 黄立波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03 |
经典英语朗诵读本-英汉对照 | 康晓婷,罗,洁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08.03 |
经典英语小说片段,-英汉对照 | 胡春梅,郭淑青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08.03 |
英美文学研究 | 潘惠霞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8.02 |
华美文学作品集(诗歌卷) | 薛小惠 | 西安交通大学 | 2007.10 |
华美文学作品集(,短篇小说卷,) | 胡小花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7.10 |
华美文学作品集(,戏剧卷,) | 南健翀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7.10 |
伊迪丝,沃顿六部主要,小说主题,研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说“不” | 薛小惠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7.07 |
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 | 李林波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7.07 |
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 | 杨达复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7.05 |
外语教学,研究 | 王改燕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5 |
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 胡小花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7.05 |
英诗研究 | 南健翀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5 |
清洁与高雅,:浴室和水厕趣史 | 董爱国 | 商务印书馆 | 2007.02 |
认知语言学研究,资料库 | 陈,融 | Degrite | 2006.08 |
创造性错误:,中国式英语,错误分析 | 杨孝明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6.08 |
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 | 胡小花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6.09 |
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田学文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6.06 |
20世纪英国小说选读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6.05 |
中澳合作的新篇章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5.10 |
跨文化交际,:探索与实践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5.9 |
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 杜瑞清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4.10 |
美国人 | 王小伦 | 三秦出版社 | 2004.07 |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 杜瑞清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4.01 |
儿子与情人 | 杜瑞清 | 译林出版社 | 2003.08 |
China in the eyes of Western travelers,1860-1900 | 王小伦 | New,York:,The,Haworth,Hospitality,Press | 2003.07 |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 杨达复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3.07 |
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 | 杜瑞清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3.03 |
语言教学交际法,在中国遭遇的难堪 | 李,杰 | 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 | 2003.02 |
汤姆索耶历险记 | 王,巍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2 |
英语错误型式分析 | 杨达复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2 |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 杜瑞清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1 |
语言学名著选读 | 杨达复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2.10 |
雾都孤儿 | 杜瑞清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2.10 |
二语阅读中语境线索水平对词义推测的影响 | 王改燕 | 外语学刊 | 2011年6期 |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 | 黄立波 | 中国外语 | 2011年6期 |
语料库,翻译学,:课题与进展 | 黄立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1年6期 |
陈述性与指示性论文题名之争:评述与启示 | 姜亚军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11年5期 |
译出还是译入:翻译方向探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体考察 | 黄立波 | 外语教学 | 2011年2期 |
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内容,活动及评估规划——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新,课型,探索 | 陈朗 | 外语研究 | 2010年6期 |
大众文化下的文学观——读约翰·凯里的《知识分子与大众》、《艺术有什么用?》、《阅读的至乐》 | 赵晶辉 | 中国图书评论 | 2010年6期 |
时间记忆中的爱情幻想 | 芮小河 |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10年5期 |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 陈朗 | 外语学刊 | 2010年5期 |
殖民文化视阈下的母女关系——多丽丝·,莱辛,之《在我的皮肤下》的“空间”释读 | 赵晶辉 | 外语研究 | 2010年4期 |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 in Chinese: Has it changed? (汉语恭维语应对的变迁) | 陈,融,杨达复 | Journal,of,Pragmatics | 2010年42期 |
新月派,的翻译思想探究 | 黄立波 | 外语教学 | 2010年3期 |
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标题的历时研究 | 姜亚军 | 外语研究 | 2010年3期 |
论创作取向的翻译——以庞德=,斯奈德,等人英译中国古诗为例 | 李林波 | 外语教学 | 2010年3期 |
《语料库文体学》(2004)述介 | 黄立波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10年3期 |
张力作用下的诗意呈现:重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 | 南健翀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论丛 | 2010年2期 |
乔伊斯,《死者》,中的嵌入式文本阐释 | 郑燕 | 外国文学 | 2010年2期 |
应用语言学书评文章中的辩论修辞结构 | 黑玉琴 | 外语教学 | 2010年2期 |
《四门城》中房子的空间隐喻 | 赵晶辉 | 名作欣赏 | 2010年27期 |
Happiness Is Returning to Nature: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My Antonia | 薛小惠 | Bhatter College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 2010年1期 |
语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研究 | 原萍 | 外语界 | 2010年1期 |
语言就是力量――从,《女勇士》,看一位华裔美国女性的身份寻求 | 薛小惠 | 外语教学 | 2010年1期 |
莎剧中称呼的翻译 | 王瑞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年1期 |
二语自然阅读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 王改燕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年5期 |
“翻译研究的文体学视角探索” | 黄立波 | 《外语教学》 | 2009年5期 |
在诗中聆听歌的回音——评,《西北回响》,兼论,陕北民歌,的翻译 | 李林波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9年3期 |
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空间”释读 | 赵晶辉 | 当代外国文学 | 2009年3期 |
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 | 黄立波 | 中国外语 | 2008年6期 |
美国西部山脉形象的演变——以三位自然作家的三篇散文为例 | 王小伦 | 外语教学 | 2008年6期 |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 黄立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8年6期 |
曼布克文学奖的是是非非 | 芮小河 | 读书 | 2007年4期 |
文化批评与西方游记研究 | 王小伦 | 国外文学 | 2007年2期 |
“美国校园暴力成因探析—媒体中的,暴力文化,” | 李洋 | 外语教学 | 2006年专刊 |
新批评,与诗歌解读 | 李屹 | 外语教学 | 2006年1期 |
主题内容,频数,相关分析,与历代,书法理论,演替关系研究 | 王小伦 | 情报科学 | 2006年12期 |
重商主义,和,美国独立战争 | 吴小平 | 西北大学学报 | 2004年专刊 |
亨利,詹姆斯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 康晓婷 | 外语教学 | 2004年专刊 |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拓荒者—,德莱塞 | 郭粉绒 | 西北大学学报 | 2004年4期 |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简介 | 郭粉绒 | 外语教学 | 2004年4期 |
浪漫且幸运的汤姆·索亚,现实并不幸的,哈克,贝利·芬 | 张小玲 | 外语教学 | 2004年3期 |
对,现代女性,精神命运的审视——评玛·,德拉布尔,近作《厉蛾》 | 芮小河 | 外国文学动态 | 2004年3期 |
汉语语言优势对汉英互译的启示 | 吕允丽 | 外语教学 | 2003年专刊 |
试论(,绳王,)中的",人性",观 | 王春 | 外语教学 | 2003年增刊 |
当代美国家庭的多元化趋势 | 刘军怀 | 当代亚太 | 2003年8期 |
从人道主义迈向,自然主义,的福克纳",---读<,<,我弥留之际>,> | 张若西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1期 |
融合无痕之中见波特 | 刘培红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年3期 |
狄更生的死亡比喻与基督 | 董爱国 | 外国文学评论 | 2002年3期 |
浅析翻译动态层面 促进翻译教学 | 李本现 | 语言与翻译 | 2002年1期 |
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 | 黄立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年1期 |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翻译教学 | 师媛 | 西北大学学报 | 2004年5月 |
格赖斯:会话含义的推断 | 杨达复 | 外语教学 | 2003年1月 |
三本的学校都差不多,能上二本肯定不会来咨询三本。好学校和坏学校的差别就是学生的好坏。没考好不想补习,我感觉学艺术的走三本,这里就可以了。